明朝末年的农民军起义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引起的。首先,明朝政治的腐败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满情绪。其次,经济的崩溃也使得很多人陷入了贫困的困境。加上天灾,生产减少导致了粮食短缺,边防的军队因为缺粮饷而叛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终,清兵从北进攻,严重削弱了明军的抵抗力,使得明朝的内部流寇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坐大成为不可收拾的局面。
流寇开始的时候是在扇贝、山西一代,后来进入河北、河南,然后波及湖广、四川、江北,全国范围内四面八方都是变民。
但在此时,贼寇虽然数量众多,却处于独立作战,互不统属的状况。他们只为了吃上饭而四处进攻,胜利就一哄而上,战败就逃入山谷中躲藏。这样的状况,基本属于乌合之众,所以,明朝起初的时候进军剿匪,非常顺利,所向披靡。
到了高迎祥死后,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开始改变策略,他们联合起来作战,逐渐使得整个流寇的团体汇合成了两股大势力。
此后,他们开始由流窜作战改为大规模的攻城战以及运动战。他们开始对准明朝的大都市襄阳、武昌、洛阳、开封、西安等等。尤其在河南新蔡、襄城的大战中,明朝的总督都战死。此时,天下大势已经基本陷入崩溃局面,明朝再也难以挽救。
剿匪期间,明朝的杨鹤、陈奇瑜、熊文灿非常失策。尤其是熊文灿,最后招降了张献忠的时候,居然还给他们发放粮饷,达到10万人的数额。要知道,当时明朝财政已经崩溃,入不敷出,难以维系。熊文灿居然还把响银给了流寇。结果,张献忠拿了朝廷的钱,日夜练兵,最终再次叛变。
而且朝廷的兵马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奸淫滥杀,无恶不作。如此,官军就成了百姓的敌人。明朝官军进荆襄时,百姓都箪食壶浆、争相迎接李自成进入。所以,流寇越来越多,势头越来越盛。
李自成的军队在后来已经能够用牛金星等士人为谋士,并且提出了“归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以作为政治号召。李自成在襄阳称大元帅时,也选用文官为进士、举人,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范围科举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