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了很多俳句和俳谐,但最喜欢的是正冈子规。他在12岁时写下了著名的句子:“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可闻,关夜空欹枕,故乡万里云。” 他在《獭祭书屋俳话》中提出了应该摒弃连歌14个音节的胁句,将17个音节解放出来,于是575结构也因此诞生了。 江户时代出现过松尾芭蕉,小林一茶和与谢芜村等名家,但正冈子规是第一个真正做到摆脱连歌束缚并且影响后代的人。他让主流正统文学接受了这个被称作下级武士和町人世界的俗文学。正冈子规在《俳句大要》上写下:“俳句是文学的一部分,文学是美术的一部分;故美的标准就是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标准就是俳句的标准。” 100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正冈子规是正确的,因为胁句就像多余的尾巴一样,除了能体现出谐谑之外,只能掩盖文学性。
正冈子规像幕末文学家一样出生(1868年)在一个下级武士之家(松山藩)。1868那一代文学家是日本最后一代拥有古典素养,并且崇尚西学的一代。坪内逍遥,森鸥外,夏目漱石,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幸田露伴莫不如是,都是早年接受汉学熏陶,20岁左右都去学习英语,要么去江户,要么留学。这是日本第一代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一代,也是最后可以读汉文典籍的一代。之后的世纪末新世纪初那一代比如芥川龙之介,中村真一郎等等已经不会做真真意义的汉诗。正冈子规很幸运,赶上黄金时代的末班车。只不过由于身体不好(患肺结核),在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中途退学,之后就以俳句,歌人自成一家。提到这段经历必须提一提夏目漱石,从日清战争结束之际,正冈子规就在松山的夏目漱石家养病,并且此段时期是夏目漱石创作俳句的时期(夏目漱石的小说事业只是1905年之后的事),两人互相影响,开启了明治时代的俳句辉煌(可以看看当时正冈子规自己的杂志《不如归》的发行量)。正冈子规虽然只活了35岁,但是他创作的俳句,以及众多弟子的后世的影响,在近代俳坛上无出其右。而且最喜欢他的反权威,当时的正统文坛认为高水准的俳句只有出自“御歌所”,但是子规说,民间有更胜一筹的俳人,并认为俳句是平等无歧视的。正冈子规的弟子的出身都不高(比如高浜虚子)。
正冈子规的俳句千千万,但是最喜欢两首
一首是他的临终三绝笔之一的
妻穿旧布袜,向着远方跨。丝瓜花吐艳,痰堵弥留间。
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真实流露,可以说正冈子规更像町人小林一茶,不像隐士松尾芭蕉。
还有一首提的不多,但是我认为这一句可以显示俳句特有的短小的美学,只有日本这一家,但是看俳句最好还是看原文,文字之美,声音之美,每一个假名都渗透着自然的绮景,还有淡淡的禅味。
这句俳句是正冈子规离开夏目漱石的愚陀庵,在返京途中逗留奈良时写下的,据说正是蝉鸣深秋的一天,黄昏临近,正冈子规在一家茶馆小憩喝茶,并且在品尝柿子时,突然法隆寺响起了钟声。在这一声雄浑苍凉的钟声之后,正冈子规就写下那满含禅意的一句话——正吃柿子时,法隆寺响起钟声
于是我也跟着读出这句话——正吃柿子时,法隆寺响起钟声,耳边仿佛听到了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