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0月,秋风呼啸,曾经叱咤风云的顾命大臣肃顺被押往刑场。在路上,他被围观人群用砖头瓦块砸得鼻青脸肿,但倔强的肃顺宁死不低头,宁折不弯。据清人笔记记载,临刑之前,肃顺留下绝笔,只有一句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因为出于笔记,所以究竟肃顺是否留下这个绝笔还有所争议。如果绝笔实有其事,那他为什么引用杜牧的这首《赤壁》中的这两句话呢?二乔是不是指的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呢?
肃顺与慈禧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咸丰在位之时,咸丰对肃顺无比信任,成为后期清朝实际上的宰相,权倾一时。后来咸丰病重,皇子只有六岁,而皇子的母亲懿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却非常强势,趁咸丰体弱经常参与朝政,处处出头。因清朝“后宫不得干政”的严格祖制,清代皇帝对后妃涉政非常敏感,咸丰也不例外,他日渐担心自己身后出现“子少母壮”、后妃干政的状况。
据说当时官员潘祖荫的笔记所载,咸丰曾经询问心腹宠臣肃顺的意见,肃顺竟然建议效仿汉武帝“钩弋故事”。
钩弋是汉武帝太子刘弗陵的母亲,汉武帝死之前,刘弗陵才七八岁,而钩弋夫人正当青春。为了防止太后与外戚专权的局面出现,汉武帝果断地赐死钩弋夫人,永绝后患。显然,肃顺的意思就是干脆杀掉现在的钩弋夫人——此刻的懿贵妃。
虽然咸丰最终没有这样做,但从中可以看出肃顺与懿贵妃都是权欲极强的人,两人早已经势不两立了。在咸丰死后,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与慈禧太后的矛盾更加激化。但是仅仅2个月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肃顺被杀。肃顺毕竟在朝中深耕多年,为什么会被年轻的慈禧在短短的时间内击败呢?
除了慈禧得到了奕䜣的帮助,并且计划周密之外,这与肃顺得罪了太多的人,尤其是满族人有关。肃顺虽然很有见识,但权欲强,脾气暴躁,心直口快,很少给人好脸色看,并且常常找借口打击政敌,因此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敌人。
他最得罪人的事,首先是整顿吏治,惩办贪贿。肃顺当权时,以铁腕整肃官场政风,果断处理了"戊午科场案"、"户部铸钱局案"、"户部银库贪盗案"三起大案,让包括文渊阁大学士柏葰和广州将军耆英在内的数百官员人头落地。虽然肃顺有借机排除异己,把持朝政的目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社会和官场风气。当然,这就得罪了很大一批官僚。
而他得罪的最多的,竟然是自己的同族——八旗。肃顺作为清朝宗室后人,却非常讨厌满族人,喜欢有才干的汉族官员。肃顺是满族中最能认清与汉族合作重要性的官员,他深深知道要借重汉族人才来治理中国。
肃顺最早提出应停止对旗人的供养。他清楚地看到,自清建国以来的对旗人的供养制度,不仅使八旗愈来愈腐化,丧失了战斗力,也严重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肃顺十分鄙视满人,总爱嚷嚷"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
与此相反,他对汉族文士十分尊重,常说"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只笔厉害得很"。他即使是敲竹杠也只敲旗人的,从不受汉人苞苴。他还网罗汉人名士,大力提携汉臣,郭嵩焘、曾国藩,王闿运左宗棠都受到他的赏识提拔。
但他这一做法,革的却是满族特权阶层的“命”,得罪了一大批满族官员与贵族,肃顺几乎成为满人的全民公敌。正是因为如此,慈禧博得了众人的极大同情,满洲官僚无不感到肃顺专横跋扈、罪大恶极,支持慈禧发动政变。从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六日,仅仅六天,就铲除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中国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