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帝后对待曹植的真相:历史上的迫害可能是虚构的

曹丕称帝后对待曹植的真相一直备受争议。有些历史记载称曹植遭到曹丕的排挤与迫害,甚至最终被贬黜至房陵,壮年夭折。但也有历史学者认为,这些记载可能是后人对曹植形象的虚构,而实际上曹丕并未对他进行严重的迫害。对于这段历史,几百年后的我们又该如何去解读和理解呢?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教材中有一首诗,名字叫《七步诗》,相传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著,内容是这样的: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一首喻言诗,诗人借煮豆这件事,来形容手足之间的相残,也就是暗喻曹丕对曹植的迫害,这也成为曹丕迫害曹植的证据之一,《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后者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政治家刘义庆所写,这本书的性质放到今天,就是一本名人八卦杂志。

曹丕称帝后对待曹植的真相:历史上的迫害可能是虚构的

七步诗

书中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一些名士的行为与事件,书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但是事件与行为都是根据传言记载的,没有事实依据,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并没有采用,书上所记载的事在史书上属于孤证,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一些书中的记载,但并没有证实是否属实。

所谓的《七步诗》事件,是说曹丕当了皇帝之后,为了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的时间内做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杀了他,结果,聪明的曹植硬是在七步之内做出了这首诗,曹丕听到这首诗后,有了一丝的悔意,于是就没有杀曹植了。

世说新语

先说说这事的逻辑性,曹丕是皇帝,曹植是曹丕的弟弟,也是皇亲国戚,两人在曹操时代,的确有过世子之争,曹丕在竞争中获胜,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曹丕的综合才能超过曹植。

曹操要选的是继承人,不是文学家,曹植唯一能超过曹丕的才能就是文学,除此之外,曹植都不如曹丕,比如军事才能、政治才能、用人能力等等。

曹丕6岁会射箭,8岁会骑马,10岁就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了,宛城之战那次,曹昂把马让给曹操并战死沙场,年仅十岁的曹丕当时也在场,但曹丕就能趁机逃脱,曹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相对来说,曹植就差远了,除了吟诗作赋,就是喝酒取乐,综合能力完全不如曹丕。

曹操与儿子们

二是曹丕的嫡长子的身份。

曹丕是嫡长子身份,这个身份就是继承人的身份,华夏传统的继承方式就是嫡长子继承,这个身份为曹丕加分不少,至少贾诩提醒曹操就是这个理由。

三、曹植不断犯错,而曹丕稳重低调。

曹植曾经擅自闯入司马门,这个门只有皇帝才能走,曹植是以下犯上,给曹操出了难题,除此之外,在公元219年,曹操还想让曹植率军救援襄樊之战被关羽围困的曹仁,但在前一天晚上,曹植喝酒喝醉了,结果第二天误事了,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当继承人,相反,曹丕没有犯错,一直比较稳定和低调。

然后曹植成为曹操的继承人,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也就是副丞相,从曹丕成为继承人之后,曹植实际上也就失去了能威胁曹丕的可能性,但是曹丕在当上皇帝之后,仍然很忌讳曹植,所以采取了一些手段来管制所有的皇亲国戚:

曹植

1、曹丕要求所有被封王的兄弟们,都得到封地待着,没有朝廷的命令,不能离开封地,不能到京城来,否则就是犯罪,不仅仅是曹植,还包括曹彰和其他兄弟,曹操可有25个儿子,曹丕在当时是最大的一个,还有20多个弟弟,都被一起管制。

这是曹丕用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不是针对曹植的,而是所有的诸侯王都一视同仁,曹丕当上皇帝后,用了很多方法来加强皇权,比如规定太监不能干政,皇族不得留在中央,而要回到封地,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了大权的旁落,被司马懿这样的朝臣夺取了权力。

2、严格禁止曹植等人参政。

曹丕对待曹植等人的政策是给封地、给俸禄、不给官职和政治权力,曹植虽然是陈思王,但他在朝廷是没有任何官职的,就算是在曹植自己的封国里,封国的执政官(国相)也是由曹丕任命自己的亲信来担任的,随时监视着曹植。

曹操与曹丕

换句话说,曹植只能做个没有政治权力的富人,曹丕通过这种政策打击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的皇族势力。尽管曹植不断上书曹丕,要求从政,但是不被曹丕允许,即使是曹丕去世后,曹睿成为皇帝,曹植仍然不被允许从政。

曹植不能从政,实际上对曹丕是一点威胁也没有,对曹丕的接班人也是没有威胁的,曹丕在位已经建立一整套打击诸侯王参政的法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解除了曹植的威胁,同时也是保住了曹植的性命,曹丕根本没有必要加害曹植。

3、不断改封曹植等人的封地,让他们无法长久待在一个地方,也无法培养私人势力。

根据史书的记载,在曹丕、曹睿两代皇帝在位期间,曹植多次被改封,比如公元221年,曹植被封为安乡侯,封地在河北晋州市侯城,同年7月又改封为鄄城侯,封地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到了223年,曹植又被改封雍丘王,封地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曹丕称帝

公元229年,曹植又被改封在东阿,公元232年,曹植又被封为陈王,他最后的封地在陈郡,不断改封曹植封地的目的,就是防止曹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从而培养私人势力,可见曹丕、曹睿两代人对曹植的防备已经深入骨髓。

这就是曹丕当上皇帝之后对待曹植的手段,再来说说曹丕温情的一面,曹丕对待曹植虽然严加防备,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行为:

1、屡次有人诬告曹植,曹丕并没有加害曹植。

公元222年,东郡太守王机、 防辅吏仓辑诬告曹植有罪,罪名不详,这事被曹植记在《黄初六年令》中,后来曹植到京城向曹丕陈述申辩,不断有大臣劝曹丕治曹植的罪,但是曹丕力排众议,免了曹植的罪,并让他回到封地,甚至连爵位都保留着。

曹植醉酒

第二年,曹植又被监视官所检举,还发生了曹植辱骂监国使者的事,监国使者代表皇权,负责监管诸侯王,即使如此,曹丕仍然没有治曹植的罪。

如果曹丕真有加害曹植的心思,随便一条罪名就足够曹植受的了,何必在朝堂上弄什么七步诗,弄得天下人尽知,兄弟相残这种事,历史上多的是,即使曹丕对曹植下手,也没啥不能理解的,但是曹丕始终没有下手,更不会在在朝堂上逼着曹植作什么七步诗,这完全不合逻辑。

2、曹丕屡次与曹植把酒言欢,最终曹丕死在曹植前面,也没有为难曹植。

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孙权,无果,回军时路过雍丘,也就是曹植的封地,以皇帝之身份探望曹植,兄弟相见,免不了把酒言欢,曹丕还给曹植增加了五百户的封地,这也算是正常的兄弟之情了。

曹丕与曹植

此外,曹丕病逝于公元226年,而曹植死于232年,也就是说曹丕去世后,曹植还活了6年,曹丕如果真把曹植当成心腹大患的话,一杯毒酒就能赐死曹植,以免曹植威胁自己的接班人,但是曹丕压根就没这么做啊,说明曹丕没有加害曹植之心,但有防备曹植之心,那么这个七步诗的故事,就是很大的疑问了,也不符合逻辑。

曹丕这个人比较低调、阴沉,同时又有些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你看他对待于禁就知道了,于禁被关羽俘虏后关押在江陵城,后来东吴夺了荆州,孙权把于禁送给了曹丕,于禁回到魏朝后,曹丕在朝堂之上引用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典故安慰于禁,这两人也是被敌人俘虏,后来放回,并且成就一番功名,于禁也以为曹丕是真心原谅了他,结果曹丕让于禁去祭拜曹操的陵墓。

于禁到了曹操的陵墓一看,墙壁上画着于禁投降图和庞德英勇就义的图片,这不摆明了羞辱于禁,这就是曹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逼死了于禁,但是曹丕从来没有这样对待曹植,有人诬告曹植,曹丕反而赦免了,曹丕想要害死曹植,至少有一百种方法,而没有一种是在朝堂上当着大臣的面逼曹植作诗,这不符合逻辑,也不是曹丕的性格。

曹丕逼曹植出七步诗是虚构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丕的母亲武宣卞皇后一直活着,活到了230年,曹丕去世了,卞皇后都活着,曹丕、曹植、曹彰、曹熊都是卞皇后的亲生儿子,卞皇后在世,也不可能允许曹丕加害自己的兄弟曹植,曹丕虽然身为皇帝,但是也不能不守孝道,也不敢违抗母亲的命令,从这一点看,曹丕也不会加害曹植。

至于七步诗,应该是后人虚构出来的一个谣言,曹丕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是也不至于在朝堂上以这种方式来加害自己的兄弟曹植,七步诗应该是虚构的,不是事实。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