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独孤伽罗的真实身份及其对隋文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独孤伽罗,一个神秘而又传奇的人物,其真实身份一直被历史学家争论不休。他对隋文帝杨坚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有人认为他是文帝的亲信谋士,对政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人则认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隋朝官员,并不具备传说中的才华。究竟独孤伽罗是谁,以及他在隋文帝治下的真实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隋文帝的皇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性格温顺、谦逊、知书达理,非常得隋文帝宠爱。皇帝去上朝的时候,她要送皇帝到大殿门口才离开,退朝后,还要去接皇帝下朝,然后,两个人再一起回宫,吃喝玩乐基本都守在一起相互照顾,时时刻刻不分离的节奏,足见他们的感情之深。

了他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独孤伽罗的真实身份及其对隋文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文献皇后也从不摆皇后的架子,不喜欢奢华之物,而是乐于读书,博古通今。文帝在处理国家事务稍有不当之处,她都会耐心劝解、引导,就这样,在文献皇后的陪伴之下,文帝在治国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事情。

那个时候,隋朝与突厥有经济往来,其中,有一盒明珠,售价八百万,有人就建议文献皇后将其买下,结果,她却婉言谢绝了,理由是:当时边陲还有战事,征战的士兵非常疲劳,如果,用八百万买一盒华而不实的珠宝,不如,用这个钱去犒劳在外征战的士兵们。

这一举动,让满朝官臣得知后,都称赞不已,纷纷说当朝皇后果真是贤良淑德,体恤万民的。

当时的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的兄长,因为犯了国法,按照当时的法律是应该斩首的,但是,隋文帝看在皇后的情面上,赦免了其死罪。皇后得知此事,便向皇帝进谏,不能因为私情而耽误了国家大事,不顾家规枉法。隋文帝听了皇后的话,便将崔处死了。

皇后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酗酒殴打百姓致其死亡,因为,之前受过皇后的责骂而怀恨在心,并利用邪门歪术诅咒皇后,按照相关的国家法令,也是要处死的。皇后在得知这个事情之后,也是气的不行,三天都没吃进去饭,但是,最后她还是请求皇上赦免了他的罪行。

皇后说:“如果说独孤陀是因为残害百姓而需要被斩首,臣妾是不会过来求情的。但是,现在他是因为冒犯了皇后,诅咒我才要被定为死罪,所以,我才来向皇帝求情,希望能够免除他的死罪。”就这样,陀的死罪被赦免了。

文献皇后也有很好的政治领导才能,每次跟隋文帝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两个人的想法往往不谋而合,观点也是非常一致的,所以,在宫中常有人称他们为“二圣”。

后来,文献皇后病逝在宫内,享年59岁,被安葬在了太陵。

但却就是这样一位贤能的皇后,却做出过残害妃嫔的事情,想想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因为,按照文献皇后当时的身份和地位,是可以过着高枕无忧的生活的,犯不着为了一个妃嫔大动干戈,甚至,还要大开杀戒。

因为,在当时那个母以子贵的年代,她为皇帝生了五个皇子,而且,这五个皇子长大成人之后都颇有才能。所以,作为圣母,独孤氏不用担心失宠。但是,可能是处于女人的防御心理吧,她还是下了毒手,也因为这一举动,给自己背了个毒妇的恶名。

当时,隋文帝迷恋上宫内的一个宫女。这个宫女叫做尉迟氏,生的年轻美貌,身材婀娜,是一朵名副其实的女人花。

其实,在皇宫里,皇上喜欢个妃子、宫女那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自古以来,圣宠也不是独享的殊荣,但是,可能是因为隋文帝跟文献皇后这么多年来都非常恩爱且形影不离,皇帝更是一直对其他女子没有太多的留恋,其他女子也不敢前来争宠,所以,一下子杀出了一个尉迟氏,让文帝的目光过多停留了,使得文献皇后一时间不太适应。以至于,她心生嫉妒痛下杀手。

不过想一想,这个尉迟氏也是魅力非常啊,不然,怎么可能如此吸引隋文帝,就连文献皇宫都对其诸多妒忌呢?

皇后在了解到了文帝整日沉迷于尉迟氏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她便下令派人去将尉迟氏杀死。得知情况的隋文帝,也是恼火,连忙快马加鞭,赶了大半宿的夜路,从京城外的山野之中狂奔而来,直到天黑了才赶回宫中,但却也为时已晚。

独孤皇后敢跟自己的丈夫对抗,还敢怒杀他的爱妃,除了仗着皇上对自己的宠爱之外,更是仗着文帝在夺取天下的时候,她有一份功劳,所以,她才这样的理直气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献皇后本是西魏、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她的母亲所在的家族也是世代的门阀。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独孤氏深受其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儒教礼法作为自己言行的规范,举止言谈都颇为大方得体。杨坚建立起隋朝之后,身为妻子的独孤氏一直都辅佐其左右,不遗余力地支持自己丈夫干事业,里里外外都帮着忙活,国内外的政事也与丈夫一起讨论商量。

但即便是系出名门,饱读诗书,深受封建礼教教育,但也逃不出一颗嫉妒之心。

都说不要得罪女人,想来这话不无道理。文献皇后就是最好的例子,一直贤能、温顺辅佐圣上,却因发难一个小小的妃子背上骂名,真是千年道行一朝丧,看来,再贤惠的女人也是不能容忍自己丈夫心里装着其他女人的。

参考资料:

【《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