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最终被吕后残忍杀害:探讨戚夫人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是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戚夫人是西汉初期的一位贵族女性,她以聪明、美貌和才华著称于世。然而,在她被吕后残忍杀害的事件中,让人不禁思考:戚夫人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是否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究竟是她的锐利智慧还是她的独立坚韧导致了这一结局?或许在戚夫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她既是绝世才女,又是一个追求权势的女人。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吕后残忍杀害戚夫人,固然是吕后不对,但是戚夫人确实也有很多做得不好,或者说做得不恰当的地方。有哪些地方呢?

戚夫人最终被吕后残忍杀害:探讨戚夫人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是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吕后与戚夫人)

第一,戚夫人得刘邦宠爱也可以,但不要求专宠。

在刘邦征对定陶,获得戚夫人以后,戚夫人就随刘邦南征北战,获得刘邦无限的宠爱。后来刘邦建国当皇帝以后,这种宠爱依然没有改变。而且几乎同时,刘邦对吕后从此不闻不问。

我不是说戚夫人不该追求刘邦的宠爱,毕竟那是每一个妃子都祈求的东西。但是她至少应该劝刘邦到吕后那儿去住一住。其实最安全的,就是到吕后那儿去住。毕竟吕后年老色衰,刘邦不可能再重新对她产生兴趣,最后刘邦还会大部分时间回到她戚夫人身边。这样一来,戚夫人既讨好了吕后,又不危险,还可能获得刘邦更大的宠爱。

(刘邦剧照)

第二,戚夫人让刘邦封儿子刘如意为王可以,但不要封为赵王。

这个赵王本来是张敖拥有的。张敖是吕后的女婿。刘邦对他这个女婿实在是薄情寡义,刘邦去张敖那里,张敖对他非常恭敬,他反而对张敖非打即骂。刘邦这样搞,其实就是要逼张敖造反。结果张敖没造反,张傲的部下造反了。张敖受牵连,他这个赵王就给拿下了。

张敖的赵王被拿下以后,刘邦就封给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我不知道刘邦封刘如意为赵王,是不是戚夫人这么要求过。如果她这样要求过,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这明显得罪了吕后。如果她没有这样要求过,是刘邦自觉的行动。那他也应该劝说刘邦别这么干,以免结怨吕后。

(刘盈剧照)

第三,戚夫人想改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也可以,但不能只求刘邦。

古代的嫔妃,谁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毕竟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和别人的儿子当皇帝,那待遇是千差万别。有些人指责戚夫人不该动这个念头,我反而觉得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戚夫人没做好的地方在于,她只是一味地去求刘邦,向刘邦哭闹。这有什么用呢?刘邦又不是不同意。刘邦是同意的,关键是大臣们反对。如果戚夫人想把这件事做好,她就应该去拉拢大臣。

戚夫人并不是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一直在刘邦身边,刘邦又很听她的话。她从刘邦那里给大臣们捞点儿好处,让大臣们感激她,这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

如果能有几个大臣劝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要想做好这件事,阻力就会减少很多。

戚夫人不这么做,只一味在刘邦面前哭闹,让刘邦身上的压力非常大。他虽然是皇帝,总也不能一意孤行吧。

看看人家吕后是怎么做的,人家请商山四皓来给刘盈助阵,而不是只在刘邦身上死缠烂打。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差别。

(吕后专权)

​第四,戚夫人被吕后罚去做苦力,发牢骚可以,但别拿自己儿子来发牢骚啊。

那时候刘邦都已去世,刘盈已经当了皇帝,吕后权倾天下。你戚夫人这时候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你最好的就是什么也别说,闷着头,把余生渡完就算了。而且,只要能熬到吕后去世,你还是有再出头的时间的。

可是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还唱歌发牢骚。发牢骚也可以,但你别拿自己的儿子来唱歌啊,说什么儿子在外面当王,我当娘的在里面干苦力。你这不是提醒吕后,让她赶紧把刘如意给杀掉吗?

显然,戚夫人是一个有过分欲望,但又不够聪明的女子,她最终走到非常悲惨的境地,确实,自身也有不少问题。

(参考资料:《史记》)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