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西域探险家,他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其背后蕴藏着无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本文将深入探索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目的和影响,为读者还原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年轻有为,决心打击匈奴,保卫边境。这时,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雄厚,国力强大,国库里积满了钱,仓库里积满了粮,完全有条件反攻匈奴了。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去联络曾受匈奴欺凌的月氏人。先前,匈奴进攻游牧在河西走廊的月氏,杀死老王将头颅做成酒杯,月氏人被迫迁到了伊犁河流域,称作大月氏。一部分未能迁徙的月氏人,逃入祁连山中与羌人杂居,称作小月氏。
汉朝的使者到大月氏去,必须通过匈奴人控制的广大地区,路上有茫茫的沙海和皑皑的雪山,既怕被匈奴人捉住,又有渴死沙海和冻死雪山的危险。出使西域是件苦差事,因此,汉武帝出桥招募,征集志愿出使的人。
汉中人张骞应征,于公元前138年率领甘父等一百名志愿者,由长安出发,经过陇西,偷越浑邪王和休屠王镇守的河西匈奴地区,进入西域,但被匈奴人发现和扣留了。匈奴将张骞软禁了十年,给他娶了个匈奴女子为妻,并生了孩子。
张骞并不灰心,偷偷保留着汉朝的旄节,后来趁机逃出匈奴,与甘父步行了几十天,来到大宛。这时大月氏人又从伊犁迁徙到妫水流域,征服了大夏。于是,大宛人将张骞送到康居,康居人又将张骞送到大月氏。
这时的大月氏人因为其国土地肥沃,生活安乐,又远离匈奴,已经无意为先祖报仇,所以,张骞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的目的,只好回国。他们害怕再被匈奴捉住,不敢走原路,改由南道,翻过葱岭,沿着昆仑山北麓东返,但在进入今青海省内的羌人居住区时,又被匈奴发觉,扣留了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乘机带匈奴妻子和孩子,与甘父返回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甘父是匈奴族人,一路上,他既是张骞的向导和翻译,又是得力助手,每当他们行进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粮食断绝时,甘父便发挥高超的箭技,射野兔和狐狸充饥。为了表彰张赛和甘父的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大中大夫”的高官,甘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
四年后,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张骞以校尉的官职从军,因为他熟知哪些地方有水草,在行军作战中当向导,立了功劳,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再次出征匈奴,横扫河西走廊,大败浑邪王和休屠王,缴获了休居王的祭天金人。单于因为浑邪王和休屠王吃了败仗,有损国威,要处死他们。浑邪王和休屠王知道消息后,遣使汉朝,要求归降。汉武帝派霍去病前去迎接,休屠王半途变卦,浑邪王杀死休屠王,带领四万多人,投奔汉朝。从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汉朝的土地。
这时,张骞向汉武帝建议说:“我在匈奴时,听说西边有个乌孙国,国王号昆莫。从前月氏攻打乌孙,杀死了昆莫的父亲。昆莫年少,被抛弃在原野中。匈奴单于将昆莫收养长大,让他带兵,多次立功。匈奴单于很高兴,便把收集起来的乌孙流民交还给昆莫,让他守护匈奴西边。
昆莫攻伐旁国,势力渐大,匈奴单于死后,便带领民众向西迁徙,不肯服从匈奴。匈奴多次派兵进攻乌孙,难以取胜,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匈奴被我们打败,河西一带地空无人。这里水草肥美,如果派使者到乌孙去,招他们东来,住在河西走廊,与汉朝结为兄弟之邦,既可共同对付匈奴也可影响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使他们亲近汉朝。”汉武帝很赞赏张骞的建议,公元前119年,派他再次出使西域。
张騫这回出使,规格更高,声势更大,汉武帝封他为中郎将,同行的还有许多手持旄节的副使,随员也增加到三百人,每人带马两匹,又驱赶着几万头牛羊,携带的金银丝绸,价值上亿。张骞到了乌孙,劝说昆莫与汉朝建立同盟,东迁河西。但是,这时的乌孙分成三派势力,昆莫年老,不能做主。大臣们害怕匈奴,又不知汉朝虚实,所以不敢贸然与汉朝订约。张骞不得要领,只好派副使们分头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去联系,自己带着数十名乌孙使者先返回长安。乌孙使者来到中原,见长安繁华,汉朝富强,回去报告昆莫,昆莫才坚定了与汉朝联合的信心。不久,张骞派出的副使也纷纷带着西域各国的使节,回到长安,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往来更加频繁,更加密切了。
既然乌孙不愿东迁,为了牢固地控制河西走廊,保障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武帝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将大批内地贫民迁徙到这里,又派重兵屯垦戌守。
乌孙与汉朝往来的事被匈奴单于知道后,十分生气,准备出兵进攻乌孙。昆莫恐惧,派使者给汉武帝献马,请求与汉朝结为兄弟,娶公主为妻。汉武帝应允,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给昆莫,随嫁的有官吏工匠几百人。细君公主很年轻,嫁到万里之外,言语不通,生活不习惯,加上昆莫年老,所以心情郁闷,经常唱自己创作的歌。
昆莫知道后,很表同情,想叫她改嫁给孙子岑辄,公主觉得不合适,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回答:“为了联合乌孙对付匈奴,你就照乌孙的风俗习惯办吧。”于是,细君公主又改嫁给岑辄。
不久,昆莫死,岑辄继位,细君公主也死了。汉武帝又选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嫁给岑辄。解忧公主是个坚强勇敢的女子,很能适应乌孙的生活,一到那里,就成了岑辄的好帮手,协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她派随嫁的侍女冯嫽拿着汉朝的旄节,出使塔里木盆地各国,宣扬汉朝的强盛。
冯嫽后来嫁给乌孙的右大将为妻,西域各国称她为“冯夫人”。岑辄死后,翁归靡继位,按照乌孙的习惯,解忧公主又嫁给翁归靡,生三子二女,长子元贵靡,后继位为乌孙昆莫;次子万年,被莎车国迎去当了国王;小子大乐,后来官至左大将。大女儿名叫弟史,少年时去长安学琴,回国路过龟兹,被年轻的龟兹国王绛宾娶为妻子,夫妻恩爱,一起数次到长安朝贺;次女素光,后为乌孙若呼翕侯妻室。
汉宣帝时,匈奴与车师联合进攻乌孙,解忧公主和翁归靡联名向汉朝告急,说:“匈奴要乌孙献出公主,已侵占乌孙东部的车延(今沙湾县)和(恶鸟)师(今乌苏县),掳去很多人畜。”又说:“乌孙愿意出动全国一半精兵,共五万人马,向东进攻,与汉朝共同征伐匈奴。”汉宣帝派五位大将,率兵十五万分路出击匈奴,又派校尉常惠去协助指挥乌孙军队。匈奴听到消息,吓得远徙北方,汉军只取得一些小胜利,可是,乌孙军却打到匈奴右谷蓝(录里)王游牧的地方,大获全胜,俘虏了匈奴单于的许多亲属和将士,共计三万九千多人,收缴牛羊七十万头。匈奴因此更恨乌孙。当年冬天,单于领兵十万,前来报复,俘虏了乌孙少量的老弱妇女。在班师回国的路上,匈奴遇到大雪,一天下了一丈多深,将士和牲畜冻死了十分之九,从此匈奴一蹶不振,长期不敢侵掠汉朝和乌孙。
汉朝和乌孙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它制止匈奴的奴隶主贵族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掠夺,保卫了汉朝、乌孙和其他民族人民,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这是符合祖国和各族人民的利益的。
(文章部分参考新疆历史、新疆历史百问、新疆地方史、新疆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