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12位皇帝。然而,随着清朝的衰亡和满清王朝的覆灭,这些皇帝们最终的归宿地点也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在历史遗址中,还是在陵寝里,这些皇帝们的安息之地既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崩溃,也显现出历史的沉淀与韵味。他们的归宿地点,是那些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与传统的宝贵遗产,永远映照着华夏民族的辉煌与悠久。
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12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清朝皇帝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 十二个皇帝的“名称”(即年号)俨然宣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史。
清朝入关前
1天 命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天命”顾名思义,即顺天承命,意指自己起事是受命于天,势必要替代明朝。但实际上,努尔哈赤历经多年征战,不仅统一了女真族,还为日后攻破明朝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努尔哈赤25岁时,承袭父、祖遗甲13副,骑兵讨尼堪外兰,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征战,尔后命额尔德尼等人创制满文、初建旗兵制。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始称覆育列国英明可汗,定国号金,建元天命,在天命三年(1618)以七大恨誓师攻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
2天 聪、崇 德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天赋聪颖,多少有些“炫耀”的嫌疑,在改国号为“清”之后,改年号为 “崇德”,意为:崇尚德化。充分反映了皇太极的治国理念。
清太宗在政治上实行改革,接受汉族政治制度,军事上增加汉、蒙军旗,扩充了八旗军事力量,经济上将沦为农奴的汉人编为农户,满、汉分别屯居,缓和民族矛盾,使汉人安心生产……
天聪十年(1636)称帝,国号 清,改元崇德。在位期间,促进满族社会迅速向封建制转化,为清朝向中原乃至全国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后葬于沈阳昭陵。
清朝入关后
3顺 治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顺利治国,创业易守业难,有如其父的“崇德”一般,“顺治”也反映了他的治国理念。
顺治帝袭父位时年仅6岁,亲政前,也就是顺治七年,实际的统治者是 多尔衮。顺治元年八旗入关,占领北京,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并逐步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此间民族矛盾尖锐,军事、经济问题依旧突出,在顺治帝的治理下逐渐缓和了种种斗争,为康雍乾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4康 熙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康为安宁,熙为兴起、兴盛,康熙则指的是百姓康乐安宁,天下兴盛。康熙帝也的确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一共在位61年,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康熙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
康熙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并且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尊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葬于景陵。
5雍 正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帝在即位之前身为雍亲王,雍正就像是告示天下自己登基的正当性、合于礼法。不论世人关于“正”的种种传言,雍正帝真真正正的为前朝后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 “以勤先天下” 、“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
6乾 隆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乾表示天,乾隆表示天道昌隆,充满了自信十足的 “霸气” 感,就如乾隆帝本人的性格一般,在前人的铺垫之下,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史最后一次盛世高峰,此后清朝却开始由盛而衰,昌隆难保。
乾隆皇帝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皇帝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其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7嘉 庆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即位前身为嘉亲王,可能是受康乾盛世影响,年号嘉庆意在自己即位后,普天同庆,却没能掩盖住盛世之下的种种阴暗。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 “咸与维新” 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8道 光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即大道光辉,想要铲除阴暗、重迎光辉,道光皇帝虽为此做出了努力,却无力回天。
道光帝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此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9咸 丰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咸为普遍之意,咸丰则指的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表明了咸丰皇帝的执政志向,但反过来看,此时清朝已破败至难以丰衣足食了。
咸丰皇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他颇思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10同 治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区别于先前各位皇帝的年号,同治没有体现一种治国理念、愿景或是自身的政治告示,而是暗指东、西两宫太后共理朝政之意。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然好景不长,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11光 绪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光指光大,绪指未竟之功业,光绪意为光大未竟之功业。反映了清廷意欲重振国力、真正实现一次“中兴”大举。
光绪皇帝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光绪”终是黄粱一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12宣 统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即宣示大统,值此颓败之际,清廷依旧在极力宣告自己正统地位,似与先祖努尔哈赤的“天命”遥相呼应,但时日不多便彻底消亡了,一代帝王, 最终辗转成为一名公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在清朝12帝中,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葬在清西陵。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
1961年,清西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1月评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
综合整理故宫出版社、故宫书店 以及网络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