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时,国家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他短短数年的统治下,他被冠以了“抠门皇帝”和“抄家皇帝”的称号。这种突变引发了人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评价?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勉帝王,其虽然仅在位13年,却批阅了超过25000本奏折,留下了上千万字的亲笔批文,其中仅留在《四库全书》里的《雍正朱批谕旨》就多达360卷,但如此勤勉的一位皇帝,在文武群臣的印象里却名声不佳,甚至得到了“抠门皇帝”“抄家皇帝”等外号。
抠门实际上简朴到家了
说雍正抠门,其实是因为他日常的确简朴的有些过分,堂堂帝王甚至专门针对剩饭剩菜的问题给御膳房下诏,要求不能随意倒掉,人如果确实不能吃,就晒干了喂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另外,他还对宫内点灯、奏折用的封套等下诏,要求尽量节约:(宫灯)所进过多矣,……物力殊为可惜。可惜封套,何必一折一封。折页若薄,便三四折一封何妨。
四处抄家其实都事出有因
说雍正喜欢抄家,也并非空穴来风。其亲弟弟履郡王允祹管理内务府时有亏空,被查出来后不得不变卖家当补足欠款;河道总督赵世显克扣水利工料,自己被关进大牢不算,家产而被抄没;还有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38万两白银的公款,家产被全部抄没,用来赔偿。当然,最著名的受害者还有《红楼盘》作者曹雪芹,其年幼时就是被雍正派人抄家,从此家道中落,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
即位之初接了个烂摊子
实际上,雍正皇帝的上述行为都是当时形势所逼,其45岁登基继位时,清朝还正处于盛世,但其从自己的父亲、康熙皇帝手中接过的却是个的的确确的烂摊子,偌大一个国家,账面上虽然由2千万两存银,但实际上1200万两都是账单,钱都被各级官员以种种借口挪用或借走了,其中主管财政的户部自身就借用了250万两。
账查不清就要亲自上阵
当时国家并不太平,黄河频频闹水灾,西北地区罗卜藏丹增等叛军还蠢蠢欲动,随便一处花费都数百上千万两,因此雍正上任之初,不但自己拼命节俭,花钱扣扣搜搜,还想尽办法补齐国库和各级地方的欠款缺额。为此,他首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查账运动,并责令自己最信任的弟弟、怡亲王允祥会同上书房大臣共同负责。同时,他还明确告知:“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
官员自杀也挡不住追索债务
数目查清以后,雍正皇帝施展铁腕手段,要求拖欠的官员立即还账,其中户部的250万两白银令历任官员赔偿150万两,剩余100万两则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逐年补齐;在全国各地,因还不上亏空而被革职抄家的人越来越多,部分官员自知难逃惩处,甚至畏罪自杀,但即便如此,雍正皇帝依然不依不饶,甚至命令查案人员对其家属继续严加审讯,“所有赃款着落追赔。”
如此以来,虽然国库确实充盈了不少,但雍正皇帝的名声却是彻底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