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被司马家篡夺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曹魏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家族争权导致了政权的动荡与衰弱。曹魏末年,各地的豪杰集团势力庞大,不断对政权构成威胁,并且内部的官僚阶层也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使得国家财政日益困难。同时,曹魏宗室内部的争权斗争激烈,让司马家借机掌握了实权。综上所述,曹魏政权被司马家篡夺的原因主要源于内外部诸多问题的积累与交织,导致了政权的衰败和动荡局面的出现。
曹丕时期修订的九品中正制开启了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士族门阀制度,政治权力从此被一小部分人长时间掌握在手中,这就间接导致了曹魏政权的不稳定性和短暂性。
两汉时期有一地人文鼎盛,是为颖川,当地的颖川士族掌握着大量的经书典籍。这些当地的许多大姓、冠族和著姓在全国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时,这些士族子弟成了各地诸侯的香饽饽。
曹操手下就有荀彧、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颖川籍贯子弟,当曹魏政权正式建立后,他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曹操生前也对此非常警醒,知道士族力量已经过于强大,因此采取了提拔寒门的措施用来压制这些士族。可是曹丕一上台之后,曹操所作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曹操时期被压制的士人纷纷抬头。
只不过等颖川士族醒过神来,才发现魏廷上已经有其他地域的士族占据了不少本属于自己的位置,特别是河内家族司马家的风头更是独领风骚。
司马家原来只是传统的将门世家,可是受到两汉崇文好经的影响,司马家族到了司马懿的爷爷司马俊时开始转型正式成为了士族。
只不过司马家那时候的影响力很小,只局限于河内老家,无法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然而司马家族的运气很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有举荐提拔之恩,这让后来的曹老大一直念念不忘,因此曹操对司马防的儿子们都委以重任。
曹操不是不知道司马懿有着“鹰视狼顾”的外相,也做过“三马同槽”的噩梦,却是始终都没有狠心对司马家下手,司马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那时候的司马家并不起眼,与荀家等颖川家族相比就是一只小蚂蚁,所以曹操也对此并不是很在意。
只不过谁都没想到司马家的人那么能活,司马懿一人就硬生生把曹魏三代人熬死了,这就成为了司马家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关键一步。
而曹丕之后曹家宗室大多不成器,而遭到曹操时期禁锢打压的颖川士族又才刚刚恢复元气,无法与风头正盛的司马家争锋。
“司马八达”真的不仅仅是虚名,司马防的儿子们也都非常出色,司马家后来能成为皇族并不是只靠着司马懿一个人。长子司马伯达是曹操的司空掾属、司马叔达历任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河内典农、清河太守、度支尚书等职、司马季达历任典军郎将、督邺城守诸军事、北中郎将、冠军将军等职、司马惠达官至中郎将、其余三达也都在曹魏身居要职。
同时司马家也注重与其他家族联姻,比如司马师就是娶夏侯家的夏侯徽,司马昭娶东海王氏的王元姬。司马家团结和拉拢大多数士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就让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实际上并没有遭到多大的阻力。
司马家族三代人的付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公元266年司马炎正式篡魏建国,因为老家河内古属晋地,因此国号为晋。十四年后(即公元280年)完成灭吴大业,自汉末大乱的近百年分裂暂时落下了帷幕,后世称天下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