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四大才子:文化名流在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以杨慎、陈维崧、徐渭和唐寅为代表的四大才子,被誉为文化名流。他们各自在文学、绘画和书法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成为明朝文化繁荣的象征。杨慎以其笔墨深厚的书法作品,展示出了清逸而雅致的艺术风格;陈维崧则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著有多部传世之作;徐渭则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画作;而唐寅则以其情感丰富的诗词和挥洒自如的书法,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这四位才子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也是明朝文化的重要遗产,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秋日生活打卡季#

(一)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徐霞客的旅游生涯,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明朝的四大才子:文化名流在明朝时期

(二)自然科学家:宋应星,字长庚。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考中举人。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在这个时期,他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刻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所著的《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三)天文学家,科学家: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里。

徐光启虽然多次担任官职,但是他一直从事实用科学的研究。长期的钻研学习,使他无论对我国的传统科学或者是传入的西方科学都有相当的造诣。他的著作很多,范围很广,涉及农业水利、政治军事、历算测量等许多方面。徐光启毕生用力最勤、影响最广的是在农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在祖国农学遗产的宝库中极负盛誉。

《农政全书》共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其中作者自己写作的大约有六万多字,其余引录了二百二十九种古代和同时代的文献。徐光启不仅“杂采众家”,对大量材料进行了分类汇辑,而且“兼出独见”,加了不少评注,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全书分做十二门,包括农本、田制、水利、农器、农时、开垦、栽培、蚕桑、牧养、酿造、造屋、家庭日用技术以及备荒救荒(荒政)等方面。重点在开垦、水利和荒政等几项,篇幅占全书一半以上。这几项农政在过去农书中都没有系统叙述过,《农政全书》却集中而系统地提了出来,成为这部书的显著特色。

徐光启力图融会中西科学,突出地体现在修订历法方面。徐光启采用西法改革历法。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改历工作,尽管这样,在四年的时间里,他仍然完成了一百三十多卷的历书编译工作,因为编纂在崇祯年间,取名《崇祯历书》。徐光启的天文工作,奠定了我国以后三百多年的历法工作的基础。他把欧洲天文学介绍、引入我国,使我国传统天文学开始吸收了一些先进的东西,其中有比我国原有的计算公式更简捷精确的球面三角法,以及“地球”、“地理经纬度”、“时差”、“蒙气差”等概念和更先进的度量制度。除了《几何原本》和《崇祯历书》中的一些数学翻译工作以外,徐光启还有一些数学著作。在《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中,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且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我国古代已有的证明方法严密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系统。这些工作为我国以后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四)药物学家: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上一篇
下一篇 »